本文共计240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0分钟。

把“博物馆”皮鞋穿在脚上,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鞋子其实跟其它服饰单品都一样,有人热衷于追新品,享受新鲜快感;有人沉溺于淘旧物,感受时间积淀的温度。

而在这之中,往往还夹杂着一些角度刁钻的玩家,寻思能不能 在获得新鞋体验的 把那喜人的岁月层次感也一并拿下

世界本没路,当这种声音传到品牌商家耳中后,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成为第一个吃这一“螃蟹”的人。

与休闲鞋款中的各种造旧处理相似,在绅士鞋圈中也有因追求仿古韵味而应运而生的不同天然皮革旧化工艺,比如说早已火出圈的 Patina 擦色 ,以及今天的主角 —— 博物馆小牛皮

相比 Patina,可能大众对博物馆皮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但相信经过今天的了解后,它会成为你追求古色鞋品路上的另一目标。

对广大复古迷们来说,撇开珍稀性、升值空间等因素, 古着、古董等一系列古旧事物之所以吸引,绝对与那 如洋葱般的古色魅力 脱不了关系

但想达到这种效果,一般需要长年累月地穿着养成(如原牛的色落)。

何况碍于服饰鞋履这类贴身用品的属性,不少人又会对用二手甚至辗转多手后的卫生情况或单品本身随上家使用所导致的“暗病”而心存芥蒂。

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吸引了一些精明商家投消费者与市场所好,开始研究不会影响全新鞋况的仿古技艺。

把“博物馆”皮鞋穿在脚上,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它们让大家免去了长时间的等待,一步到位地拥有一双古董既视感的皮鞋

把“博物馆”皮鞋穿在脚上,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最初仍只算一双“古董半成品”,最终的成色与效果,还得仰赖穿着者去亲自赋予它独一无二的个性。

博物馆小牛皮(Museum Calf)皮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其实正装鞋领域的主流做旧(Aging)技法,是依靠后期 Burnishing 去加深鞋头位置的色调,和用 Patina 这种古法手工上色来提升鞋面整体的层次感和旧化感。

但这种需要人手对每一双鞋子来进行脱蜡、擦色改色、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繁复的处理,自然得多花费不少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时,同样钟情古董美学的英国顶级鞋匠 John Lobb 就灵机一动,开始着手 找一种出厂时自身已经具备古色纹理,无需再后期人手擦色做旧的仿古感皮革

这种骚构思促使 John Lobb 与意大利知名皮革厂 Ilcea 一拍即合,捣鼓起色泽变化丰富的 “博物馆皮”皮鞋

一般来说,皮革的后整理过程就包括了 染色 这一步骤,根据染色工艺的不同大致划分为 苯染 涂饰 ,而 博物馆皮一般是用 苯染小牛皮 来打造

像上图中巨大的圆筒机器就是 Ilcea 用来苯染皮革的,他们先将全粒面的小牛皮皮胚放到滴有苯胺染料的滚式机器中染色,然后对完成染色、还没干燥的小牛皮立即通过人手用海绵进行吸拭

这种做法会使染料颜色通过毛孔完全渗透到皮革内部,而皮革最终所呈现的效果,是 深浅不一且的斑驳大理石纹样 尤其在不同光线下,各种云雾状的色泽变化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有时候如把故事说好也是一种本事,看着这种皮革, 每张都饰有独一无二的渐层纹样,就好被精心收藏在博物馆的珍稀古董一样,每一处岁月痕迹,都是具辨识度的身份标识

就算当你明了“Museum Calf”一名是 John Lobb 为营销而炮制的噱头,但亦无碍它那迷人的岁月古色,让你心甘情愿地买单。

虽然博物馆皮与擦色皮都是仿古美学下的产物,但彼此之间还是有着微妙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 关于上色的工艺逻辑

博物馆小牛皮的颜色晕染工序,是在皮料出厂前已经完成的。 苯胺染料的颜色完全渗透到皮革内部,而且会经过进一步的加压固色处理,后期不易上色和脱色,相当耐剐蹭。

至于像 Patina 这种上色技法,则是在鞋子成型后由刷色师对原色皮革鞋面进行手工渐层上色

把“博物馆”皮鞋穿在脚上,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大家都知道,天然皮革的光泽、颜色、韧度等状态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化。

而 Patina 这一词本来是用来形容皮革经岁月锤炼后色泽形成渐变旧化的效果,后来才被 Berluti 引申为染色技法的一种

整个擦色过程中, 需要用到多种溶剂、精油、鞋蜡、颜料和染料,在褪蜡后的皮革上进行反复的褪色、上色和打磨等处理,由浅至深层层叠加晕染

其实两种渲染古色的方法都各有亮点, 像高密度的博物馆皮比普通小牛皮的脚感更加舒适柔软,光泽饱满,即使多次着用,其出现的折痕也是比较细腻的 ,无需担心会出现松面,在剐蹭后也不容易褪色留痕

而 Patina 在款式创作上能够赋予设计师与穿着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低调的顺色渐变旧化,还是天马行空的强对比撞色设计都能承载(现在有些品牌甚至会用 Patina 去模仿博物馆皮的纹理效果)。

另一方面,在鞋子皮革的原色自然旧化褪去后,后期也可以 通过 Patina 补色、改色来让色泽暗淡无光的旧鞋子焕发新生

这亦意味着对刷色师傅的技艺、审美和想象力会有更高的要求,毕竟艺术与廉价只有一线之差。

虽然前面提到最初博物馆小牛皮是 John Lobb 与 Ilcea 的共同结晶,只出现在 John Lobb 出品的高端正装鞋当中。

但时过境迁,自从 John Lobb 的金主爸爸 Hermés 与 Ilcea 互相撕破过脸皮之后,John Lobb 一度找过另外一家制革厂来合作打造博物馆皮产品;而 Ilcea 则将 Museum Calf 更名为 Radica ,向其它供应商出售博物馆小牛皮。

即便如今 Hermes 跟 Ilcea 已经握手言和,然而博物馆小牛皮却不再为 John Lobb 所独占,陆续出现在更多品牌和制革厂的产品线中。

像之前介绍过的入门绅士鞋品牌 Meermin 及兄弟品牌 Carmina ,普遍就采用来自意大利皮革厂 Zonta 的博物馆小牛皮。

可以看到 Meermin 选择的博物馆皮斑块算是均匀且普遍偏大,而晕染色调之间的梯度较小,不会产生太强烈的对比效果。

让我惊喜的是它家还推出了一系列用博物馆皮打造的配件产品,颜值相当能打。

至于 Carmina 除了偏保守取向的棕色系和黑灰调之外,也有像勃艮第红这类晕染色调对比强烈(可以搭配丹宁或花呢等粗粝感面料)的博物馆皮鞋款,从牛津鞋到切尔西靴都能帮你悉数安排。

如果你想找更多不同色泽效果的博物馆小牛皮皮鞋,像 Vass、Antonio Meccariello、Stefanor Bemer 等品牌相信都能满足到你的个性需求。

在擦色鞋以外,也能从 Museum Calf 中感受到如洋葱般的古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