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583。钟分51要需间时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5分钟。
中世纪的欧吗鞋皮穿人洲人穿皮鞋吗
中世纪 不穿鞋皮鞋珠
而到了十七世纪才有高跟鞋的普及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史称路易大帝。他亲政55年(1661—1715),是法国专制制度极盛时期,在他的统治下,法国一度统治欧洲,伏尔泰曾把这个时期称为“路易十四的世纪”。
亲政
路易十四1638年出生,年方5岁即继承王位,由其母和路易十三的寡后安娜执政,但实权掌握在首相马扎然手中。马扎然执政时,十分专制,当时正值以德意志为主战场,几乎欧洲主要国家全都卷入的“三十年战争”接近尾声的时期。法国也是参战国,长期的战争使国内捐税不断增加,农民、城市劳动者和资产阶级怨声载道。负责登记国敕令并有权对其表示异议的中央政权机关巴黎高等法院以及贵族们,也因马扎然的专制而心怀不满。
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国会反对英国查理一世的斗争节节胜利,这些都鼓舞了巴黎高等法院和一些法国主权的反对派,于是在巴黎爆发了由法院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反抗政府的“投石党运动”。年幼的路易十四也被迫随朝廷出逃,并遭到追捕,所以路易十四在目己亲政后就不断地加强王权,削弱高等法院的权力和钳制贵族。
1661年,首相马扎然去世, 路易十四开始亲政。当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大多让首相或亲信大臣代理执政。路易十四则不然,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过问,他称之为“国王的职业”。路易十四十分注重王权,他在回忆录中声称:“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的手中的权杖,而是他的手执权杖的方法。由臣民来决定一切,君主只是受到我们的尊重,这就歪曲了事物的面貌。唯有君主才有权考虑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
路易十四亲政时,国王的权威被削弱了不少。所以,他刚一上台,立即着手发起一次政变,大大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他首先对不可一世的财政总监福凯进行审讯、判决,并终身监禁,没收了他收刮来的巨额财产。路易十四还着手打击高等法院的势力,一些法官被流放。他还亲自去法院撕毁投石党的议事记录,宣称一句名言:“联即国家”。从此,巴黎高等法院失去了对国王敕令提出异议的权力,只起着记载敕令的作用。一切介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的承上肩下的中间机构,一切传统的权力机构,诸如三级会议、市政府、教士会议都只徒有虚名,高级法官和高级教士们被撇在一边,失去往日的威风。国王还恢复了直接向各部派遣司法、治安和财政监督官的制度,这些监督官员是国王意志的传达者,完全听命于国王。
路易十四在中产阶级中选择自己的亲信大臣,有负责财政、海军和经济的科尔伯,负责陆军的勒泰利埃、鲁佛瓦和佛邦,以及负责外交的利奥纳和邦本。国王通常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直接听取各大臣的报告,然后单独决定一切重要事情。这些大臣虽然官重身显,但在路易十四的眼里。他们只是执行国王意志的工具。至于那些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宫廷贵族,虽表面上受到路易的尊重,实际上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以外。
路易十四在他亲政时期,把亨利四世以来,通过黎塞留和马扎然的势力,不断巩固而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到了顶峰。专治主义是路易十四统治的核心,中央王权在他手里得到空前的加强。
专制统治
在国内经济领域、路易十四推行科尔伯的重商主义政策。在法国,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财政总监科尔伯在任职期间(1665—1683);法国兴办了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王家”工场和“特权”手工工场——这些了场享有巨额的政府津贴,拥有贵重的设备,雇用很多工人。路易十四还废除了至少一半地区的关卡,税率被降低,修建了公路,改善了河道,开凿了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格多克运河,奖励工农业生产,1669年,毛纺机达到44万台。这一切都使国内市场得到极大的发展。
为了保护国内工业,避免白银外流,科尔伯还采取保护关税政策,提高外来工业品的进口税,并对外国船只进入法国港口征收重税。科尔伯设立享力专利特许的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近东公司、北方公司等,以扩大海外贸易。并建立了一支可供商业和军事需要的舰队。到1671年,这支舰队已拥有194艘舰船,其中120艘是军舰。舰队的所有海员属于国王调配。国王可以随时命令他们的离开商船队,到军舰上服务。
法国也参加了西欧国家掠夺海外殖民地的竞争,竭力在印度、路易斯安娜、加拿大、西印度群岛扩大殖民地侵略。这些措施使法国经济繁荣,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国库收入增加,在—定程度上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贸易劲敌。
路易十四的专制还表现在他的精神统治上。他宣称“君权神授”,把自己作为神的化身,甚至把自己说成上帝。为了把他的专制权力扩大到他的臣民的宗教信仰方面,他不允许不同宗教派别的存在。当时的两种异教——冉森教和加尔文教几遭灭顶之灾。他拆毁了冉森教的中心波尔罗稚尔修道院。对加尔文教派的迫害更是骇人听闻。路易十四派遣天主教传教士强迫加尔文信徒改信天主教,由于遭到拒绝,便派龙骑兵到加尔文教徒中,象对待敌人一样折磨他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龙骑兵迫害新教徒事件。路易十四还于1685年废除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的承认加尔文教的存在,教徒们纷纷外逃,其教士不是被驱逐,便是在国内被处以死刑。
凡尔赛宫也是路易十四的杰作。1682年他把宫廷迁往他在巴黎附近大兴土木建造的凡尔赛宫。路易十四一反法国宫廷的放任传统,采用西班牙宫廷的庄严仪式,让一切朝臣和伺候他的人都对君主的威严表示崇拜,而国王本人便是崇拜的中心。当时宫廷里把路易十四称为“太阳王”。凡尔赛宫的庄严礼节也成了欧洲各国君主模仿的榜样。凡尔赛宫廷的费用巨大,国王和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王的私生活更是放荡不羁,许多不同社会地位的妇女都曾是他的情妇。
法国虽然专制,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还是多方面的。虽然路易十四对书籍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但国家和国王本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给予了资助,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先后成立。古典主义的戏剧、美学、建筑艺术、雕塑和绘画都放出异样的光彩。艺术大师也层出不穷,如喜剧创始人莫里哀,古典主义美学家布瓦洛,寓言作家拉·封丹,建筑艺术家克洛德·贝洛、茹尔·阿尔杜安·芒萨等。
路易十四专横跋扈,好大喜功。为了夸耀武力,在欧洲称霸,他对外实行了侵略性的政策。在他统治初期,欧洲的形势对法国极为有利。30年战争后,法国的传统敌人——哈布斯堡王族的两个支系德意志皇帝和西班牙——已精疲力竭,其他欧洲园家,如英国、瑞典、德国各独立诸侯国,波兰等都无足轻重,且与法国有同盟关系。似乎只有荷兰这个贸易强国可与法国匹敌,但它由法国的支系统治着。 当法国在欧洲处于优势地位,看来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限制这位年轻的国王的行动。
陆军首脑勒泰利埃和鲁佛瓦的势力,给路易十四建立了一支欧洲人数最多、最强大的常备军。统率这支军队的是一些著名的军事将领。1672年陆军人数达到12万,1690年就超过了30万,与欧洲其他国家军队人数几乎相当。武器装备也大大改善,都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军事工程师佛邦为修建城堡立下了汗马功劳。佛邦完成筑城方面的革命,把法国许多城市都修筑成“佛邦式的”堡垒,其防御能力远远超过以往的城防设施。
路易十四就是趁着当时欧洲的有利形势,依靠这支军队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战争。1667—1668年与西班牙的战争是由遗产继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长女,1661年腓力死后,路易以其后之名义要求继承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因此这场战争史称“遗产继承战争”。当时荷兰国与法国在贸易上有竞争,便改变传统政策,转而同西班牙结成联盟。虽然昔日的同盟英国和瑞典与起来阻止侵略,但这场战争还是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战后的阿亨条约使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1672—1678年路易十四又发动了,对荷兰的战争。受路易十四侵略政策威胁的国家都加入了以荷兰为中心的反法同盟。路易十四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孤立了荷兰,拆散了这个同盟,1678年的尼姆维根和约,又使路易十四占领了法国东邦的弗朗什、孔泰以及南尼德兰的一些城市。
恢复和平后,其他国家都裁减了军备,唯路易十四仍保留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欧洲各国君主的眼里,法国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谁都不敢同它抗争。 路易十四敢于成立“属地收复裁决院”,对过去历史条件中曾割交法国的城市和地区,在“收复”的借口下,派军队占领,把斯特斯堡、卢森堡和其他十多个北部和东部的边界地区划归已有。法国强烈的霸权野心,引起欧洲普遍的不安和不满,导致了1686年反法“奥格斯堡联盟”的建立。英国、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和德国一些小邦的诸侯都属于这个联盟。法国几乎完全孤立,不得不对付一个几乎集合了整个西欧的反法同盟。法军虽然在欧洲大陆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海上战败于英国。1697年休战,签订了里斯维克和约,法国几乎丧失了除斯特拉斯堡以外所有的战前“收复”的土地。
不久,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无嗣,由于路易十四的王后和奥地利皇帝的皇后分别为查理二世的姐妹,双方都要求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再起。这次战争,法国仍然没有讨到便宜,他面对的是几乎一个所有欧洲国家参加的反法联盟。法国军队经过残酷的战斗,最后签订了1713年乌德勒支和约和1713年拉什塔持条约,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五世虽然登上了西班牙王位,但是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全部属地都归了奥地利,英国也获得了法国在北美的一部分殖民地。这场战争大大削弱了法国的力量,此战以后,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