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7967。钟分23要需间时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2分钟。

求沈阳况情展发化文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2006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7年05月10日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中共沈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速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着眼于实现“两个不低于”和“三大目标”,深入开展“开放年”活动,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377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1:435:504调整为55:458:48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增长18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高出上年08个百分点。 一般预算收入1758亿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支出3301亿元,增长316%。 农业支出106亿元,增长225%;科技支出75亿元,增长425%;教育支出338亿元,增长217%;社会保障支出468亿元,增长252%;城市维护费支出390亿元,增长356%。

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 种植业产值 953亿元,林业产值 60亿元,畜牧业产值1210亿元,渔业产值135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14万吨;水果产量118万吨,增长65%;蔬菜产量2715万吨,增长13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6万公顷,增长35%;植树42624万株。肉类总产量763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458万吨,增长78%;牛奶产量288万吨,增长35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4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创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00个;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个;各类富民经济小区发展到3780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93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54个;千元高效田面积达到16万公顷;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1个,其中省级以上的27个,年销售额317亿元,较上年增长31%;各类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68个。全市耕地已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189万公顷,增长105%;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38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399个;拥有绿色食品138个,有机食品3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及大豆 万吨 3214 -62

#水稻 万吨 1052 170

玉米 万吨 1979 -146

小麦 万吨 19 34

大豆 万吨 52 -337

油 料 万吨 35 57

蔬 菜 万吨 2715 136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63 84

#猪牛羊肉 万吨 475 139

牛奶产量 万吨 288 357

禽蛋产量 万吨 458 78

生猪出栏数 万头 4098 131

牛出栏数 万头 571 367

羊出栏数 万只 680 40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2504 106

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551 13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71 -57

水产品 万吨 162 82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325%。 重工业增加值6719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增加值2574亿元,增长27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81亿元,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199亿元,增长3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67%。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7586亿元,增长3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97亿元,增长452%。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1894亿元,增长405%。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96种, 国家级名优产品11种,省级名优产品94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18亿元,增长501%;利润总额744亿元,增长6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2%,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 辆 266605 927

#中华轿车 辆 63298 7833

宝马轿车 辆 25808 1651

汽车发动机 万千瓦 2870 858

金属切削机床 台 80681 182

#数控机床 台 15216 502

矿山设备 吨 106989 -59

水泥设备 吨 22250 41

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80 289

输送机械 万米 212 71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4613 28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272 338

化学原料药 吨 34758 40

轮胎外胎 万条 363 129

铝材 吨 45854 355

皮鞋 万双 3191 99

啤酒 千升 606427 135

液体乳 万吨 471 621

软饮料 万吨 1182 220

味精 万吨 52 120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3913亿元,增长197%;施工面积 3031万平方米,增长136%;竣工面积1408万平方米,增长 118%;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1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11亿元,增长319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增长2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3847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2995亿元,增长352%;民间投资11061亿元,增长373%。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 5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3亿元,增长3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67亿元,增长26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5年的18:382:60调整为2:40:58。完成工业投资6943 亿元,增长 3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74%上升至388%。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0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城镇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1692个,完成投资13305亿元。 亿元以上项目814个,完成投资10222亿元。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682个。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电厂一期工程、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的5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沈阳机床搬迁改造、13万吨丙烯酸等项目建成投产。沈阳地铁一号线及延长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66亿元,地铁二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体育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沈西、沈北开发大道、沈铁大道顺利竣工通车。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83亿元,增长302%。房屋施工面积3456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竣工面积11853万平方米,增长1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438万平方米,增长 24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506万平方米,增长 236%;商品房销售额4199亿元,增长 3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664亿元,增长30%。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755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 铁路846万吨,剔除玉米转化减少粮食运量因素,增长78%,铁路货运中集装箱发运量增长26%,钢铁发运量增长288%,工业机械发运量增长12%;公路货运量16700万吨,增长112%;民用航空货运量63万吨,增长101%。完成旅客发送量9598万人次,增长112%。 铁路3096万人次,增长73%;公路6152万人次,增长133%;民用航空350万人次,增长12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7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1%。 载客汽车311万辆,载货汽车9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8万辆,增长482%。

沈阳与国际29个城市、国内37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83条, 国际航线34条,国内航线49条。运输飞机起降48万架次,增长136%;机场旅客吞吐量534万人次,增长17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邮政业务总量57亿元,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1382亿元,增长257%。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9万门,比上年增长189%。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74万户,增长33%,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322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39万户,新增1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12万户,新增64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834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659万户,增长331%。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商品用途划分,食品零售额3929亿元,增长149%;服装零售额2308亿元,增长141%;日用品零售额425亿元,增长146%。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汽车零售量68万辆,增长157%;数码相机62万台,增长925 %;移动电话896万部,增长172 %;房间空调器10 万台,增长426 %;摄像机42万台,增长610 %。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54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40家。连锁店铺达4500余个。

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3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商品销售总额36262亿元,增长139%,其中批发27289亿元,增长130%。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63项,外资额8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9%。

全年进出口总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 进口总额263亿美元,增长186%;出口总额266亿美元,增长134%。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827亿元,增长112%。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8803万美元,增长1775%;实现营业额12700万美元,增长434%;外派人员159万人次,增长109%。

截止2006年底,同世界上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4553 万人次,增长289 %,其中世博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8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40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2727 亿元,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 23 亿美元,增长335%。三个“黄金周”累计接待游客5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累计181家。星级饭店(宾馆)111家, 三星级54家,四星级15家,五星级5家。全市星级饭店(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 1063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01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45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26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24%。银行现金收入89444亿元,现金支出869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 12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 244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2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 股票交易额25959亿元,增长22倍;国家债券交易额1132亿元;基金交易额384亿元,增长49倍。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144家,实现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长16%。 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179亿元,增长156%;人身险保费收入364亿元。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183亿元,增长381%。 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89亿元,增长08%;人身险赔付金额94亿元,增长11倍。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8。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102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34,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1,衣着类指数10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10,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8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6,居住类指数1022。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29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705。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6,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销售指数1069;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23,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12。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8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12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7亿元,增长4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2亿元,增长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5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5亿美元,增长56 %;出口62亿美元,增长154%。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重点实施了西部开发大道、胜利南大街延长、沈北开发大道和沈铁大道4条区域性交通干道建设工程,建成了卫工桥。开工建设兴华地道桥、北一路公铁立交桥、三好跨河桥、南阳湖跨河桥等桥梁工程。完成了105条二级以下街路、65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12公里农村公路。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533公里,总面积432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32 公里,路灯 153万盏,永久性桥梁233座。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710公里,比上年增加22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36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587标台,比上年增长3%,其中小公汽409标台。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42条,比上年增加6条;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9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9318辆。

全年新增供水管网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965公里,供水量 52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551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0处,供热面积达到15800万平方米。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295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538万户。

环境保护

全面展开生态城市建设,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法库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市级环境优美村28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单位)19个、市级绿色社区22个,创建安静小区19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实施了污染源烟尘治理、拆除分散供暖锅炉房、扬尘污染控制等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全市范围内拆除烟囱210根,锅炉297台,完成6万户棚户区的改造,搬迁企业45家,全市“三堆”覆盖率达到96%,建成区内裸露地面覆盖率达到92%。实施细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运行20万吨/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15万吨/日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对细河24公里城市段进行了清淤工作,清除了30万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底泥。开展重污染行业整顿行动,对64家造纸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实施了48条街路机动车禁鸣工作。围绕噪声污染热点扰民问题,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

城市绿化

主要实施了和平大街、方型广场等5块街头公共绿地,黄河北大街、东陵路、迎宾路三条出口路重点部位绿化工程,浑河南岸植树,以及市区内主要街路植树工作,新增绿地13平方公里。植树 6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3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14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74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26项。科技型企业达到5100家。拥有国内科学院院士11人,国内工程院院士18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7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3185项。 达到国际水平110项(国际领先15项,国际先进95项);达到国内水平3075项(国内领先141项,国内先进2172项,国内一般762项)。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402亿元。专利申请4337件, 发明专利申请1677件;专利授权25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2件。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 30所, 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本、专科毕业生6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0007人,在校研究生25880人,毕业研究生 5575人。

普通中等学校472所。 普通中学348所,在校生3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所,在校生58万人;职业中学85所,在校生55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5%。

小学校849所,在校生37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

文化

成功举办第六届沈阳艺术节,推出10台精品剧目。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全年共组织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文物保护及展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全年引进境外文化活动22起,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8起。

年末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

卫生

全市有卫生机构659个(不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 医院211个,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352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721人, 执业医师16770人,执业助理医师1624人,注册护士16871人。

体育

求沈阳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参赛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创造了省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城市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新纪录,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先后举办中日韩三国围棋元老赛、沈阳龙舟大奖赛、“浑河晚渡杯”沈阳万人生态慢跑、奥林匹克健身路命名仪式暨“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哈啤杯”万人横渡浑河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到2006年底,全市体育人口达355万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沈阳足球赛区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奥体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5万人。216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469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为72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808万户、1587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8亿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260元/月。447万户、858万农村特困群众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3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三县一市为每人800元/年,其他区为每人1000元/年。913万城市特困居民享受政府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2432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4个,床位13455张,收养各类人员9436人。全年通过发售福利**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81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1727万元。

求沈阳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999万人,县(市)人口2037万人;农业人口2486万人,非农业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693‰,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1‰,下降03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2‰,上升02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

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2万人,比上年增长002%。在岗职工953万人,比上年减少03%。 国有经济单位563万人,增加0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68万人,减少05 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22万人,减少06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07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72万人,减少56%;第三产业574万人,增加34%。年末离岗职工194万人。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1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5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0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51万元,新增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15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1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07%。

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

全年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9812元,比上年增长209%。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392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415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4元,增长 154%;人均消费支出867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7125元,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943元,增长129%。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新建成住宅10671万平方米,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9平方米。

我今年高考,要考什么学校能成为列车员?

全国有23个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

浙师大交通学院

西南交大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求沈阳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

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

内江铁路机械学校

要求一般列车员都很辛苦,不过休假比较多,一般都是一周能休3天4天的,也就是说私下的个人时间比正常工作的人要多不过他们工作很辛苦,而且黑白颠倒,睡觉时间比较少,很累,而且火车上的饭菜也不好,所以一般列车员的胃都不太好,消化也不好列车员的工作吗,我就不太清楚了,一般都还可以吧怎么说呢,那要看你自己怎么考虑了。

兄弟

我劝你最好不要选择;列车员

整天待在车上不说

还得受气

铁路局是最最最黑的一个单位了

你进去当列车员

没点过硬的关系的话

你一辈子就是个列车员

说好听点是列车员

难听点就是一个清洁工

说实话

列车员这种工作

没读过书的人它都会干!如果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就不要选择列车员了~~如果你还年轻的话

不要做那么死板的工作

做点有挑战性的吧~!!

不过尊重你的选择,

列车员:(一)按照规定配套穿着,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警服与便服不得混穿。警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

(二)按照规定缀钉、佩戴警衔、警号、胸徽、帽徽、领花等标志,系扎制式腰带,不同制式警用标志不得混戴。不得佩戴、系挂与公安民警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

(三)保持工作服干净整洁。不得歪戴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四)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制式皮鞋、胶鞋或者其他黑色皮鞋。非工作需要,不得赤脚穿鞋或者赤脚;男性列车员鞋跟一般不得高于3厘米,女性列车员鞋跟一般不得高于4厘米。

(五)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指甲,不得染彩发、戴首饰。男性列车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性公列车员发辫(盘发)不得过肩。

(六)除工作需要或者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当列车员应选哪个学校

全国有23个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

浙师大交通学院

西南交大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

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

内江铁路机械学校

要求

一般列车员都很辛苦,不过休假比较多,一般都是一周能休3天4天的,也就是说私下的个人时间比正常工作的人要多不过他们工作很辛苦,而且黑白颠倒,睡觉时间比较少,很累,而且火车上的饭菜也不好,所以一般列车员的胃都不太好,消化也不好列车员的工作吗,我就不太清楚了,一般都还可以吧怎么说呢,那要看你自己怎么考虑了。

兄弟

我劝你最好不要选择;列车员

整天待在车上不说

还得受气

铁路局是最最最黑的一个单位了

你进去当列车员

没点过硬的关系的话

你一辈子就是个列车员

说好听点是列车员

难听点就是一个清洁工

说实话

列车员这种工作

没读过书的人它都会干!如果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就不要选择列车员了~~如果你还年轻的话

不要做那么死板的工作

做点有挑战性的吧~!!

不过尊重你的选择,

列车员:(一)按照规定配套穿着,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警服与便服不得混穿。警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

(二)按照规定缀钉、佩戴警衔、警号、胸徽、帽徽、领花等标志,系扎制式腰带,不同制式警用标志不得混戴。不得佩戴、系挂与公安民警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

(三)保持工作服干净整洁。不得歪戴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四)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制式皮鞋、胶鞋或者其他黑色皮鞋。非工作需要,不得赤脚穿鞋或者赤脚;男性列车员鞋跟一般不得高于3厘米,女性列车员鞋跟一般不得高于4厘米。

(五)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指甲,不得染彩发、戴首饰。男性列车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性公列车员发辫(盘发)不得过肩。

(六)除工作需要或者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